旅加散記(五)從溫哥華到洛基山
Author作者:Kevin Xu徐永強 2018.05.29
Author作者:Kevin Xu徐永強 2018.05.29
第五篇 從溫哥華到洛基山
歲月匆匆,時光飛逝。生活總是匆忙的,但幸好充實得很。生活的圈子不同了,在這裡少了許多的應酬式的公款吃喝,多了朋友間的家庭聚會。屈指一算,在這裡常來往的朋友有五六家,經常我去你家吃飯,他們來我們家做客,或者一起到公園野餐游玩,有什麼事情互相通報或是幫忙。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大家都來自中山,而且年齡、文化背景相若,故此「臭味相投」。移民前與幾個同學聊天時,大家笑言2003年在溫哥華搞個小型的同學聚會,看來所言非虛。前段時間,一個深大校友來訪,我們四個深大中山校友便自組一團,開始了驅車跨越洛基山脈之行。
洛基山脈位於溫哥華所在的哥倫比亞省和阿爾伯特省交界,內有班夫、賈西帕等四個國家公園,擁有優美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野生動物,為著名的觀光旅游勝地,每年游人甚眾。入鄉隨俗,於是我們選擇了在國內未曾嘗試,但在北美卻很普遍的自助駕車的方式。在五天半的時間裡,我們驅車由溫哥華出發,經克魯那、路易斯湖、班夫到卡加利,然後折返到賈西帕、甘祿回溫哥華,行程2700公裡。我們邊走邊停邊看,一路欣賞巍峨的雪山、美麗的冰川、冰封的湖泊、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森林、深邃的峽谷、悠閒的動物,領略了驅車旅游的自由自在並尋獲到一點童真——當大家見到路邊悠閒的野生動物時,那種雀躍!人、自然、動物和諧共存,一路美景不斷卻又保護得很好。這些確實在國內難見的。這些也許是我們放棄許許多多所希望尋求的吧。正值春天冰雪消融之際,路途雖遠,且多是山路,但由於路況很好、交通標志指示清晰明瞭和交通秩序良好,所以我們一路順利,憑著幾本地圖和自助旅游指南,按著預定的路線經歷了一次感覺近乎完美的游程—-
旅程開始於熱烈的討論和匆忙的准備,我們在一個繁忙的黃昏踏上旅途。夜深了,我們行走在巍巍的雪山之間,滿月高懸在群山當中,我們是從未如此離月亮這樣地靠近!在傳說有水怪的Okanagan湖旁用過早餐後,我們去拜訪盛產加拿大特產冰酒的酒廠主人,可惜不是合適的季節,我們看不到成片的葡萄,幸好熱情的小姐請我們嘗試了不少酒廠的出品,不過酒量太淺,不敢消受太多。因為我們又要繼續旅程——在捱過兩頓西式面包後,我們在Revel Stoke鎮找到了中餐館。飯後在小鎮充滿異國風情的街頭散步,與街口的大小灰熊雕像合影。有人笑說,不知到旅途上能否與它們相會?由於加拿大的野生動物甚多,且常常在路旁覓食,故此沿路的交通標志上常醒目地提示駕駛者要小心動物(如鹿、熊等),所以我們便有此遐想。傍晚入住美麗的路易斯湖,這是一處有名的旅游點,可惜是湖水仍被冰封,未能倒影高大雪峰巍峨的身影。
第二天一早,天氣很好,陽光普照在雪峰之顛,讓人眩目。戴上墨鏡,我們瀟灑上路,在連綿不斷的雪山峽谷和森林河流間穿行。由於是旅游淡季,故此路上車較少,我們可以用較快的巡航速度。但終於我們不得不停下來,因為我們需要等待一個違反交通規則的不速之客:一只覓食的綿羊,在馬路上大模大樣地踱著步。在夏季旅游旺季時,常發生這種「動物性堵車」。沒有人去驅趕它,司機們好像不趕時間,還趁機欣賞一下風景。中午我們來到班夫,乘纜車直上山頂,登高而望遠,去感受大自然的氣魄。而山下則是代表人類智慧的城堡式建築,人為建築與自然風景相互輝映,融為一體。我們的車輪跨過洛基山脈,向阿爾伯特省無邊的大草原進發。風吹草低見牛羊,可惜這裡干燥的氣候比溫哥華差多了,卡加利這個新興的石油工業城有點讓人失望,但清澈的河水仍然是如此的吸引人。我們在這裡歇了一晚,享受了一頓牛扒餐後,便折返回洛基山脈,因為那裡還有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冰川等著我們。
這次我們的四驅越野車也不得不停下了,我們只能乘坐專門的大雪車進入冰川裡面。億萬年積壓而成的大自然奇觀,也面臨著全球氣候變暖而日益縮小的問題,這怎不讓人慨嘆!唏噓中繼續上路,我們來到了賈西帕,讓寧靜平和的小鎮來平復我們有點激動的心情。 小鎮不大,在群山環抱中點綴著些頗有特色的小屋,我們找了一家家庭旅館住下來。外面普通的房子,裡面卻很雅致、干淨,男主人外出度假了,女主人招待我們住下,並向我們介紹了她先生的水彩風景畫。想不到這樣的小鎮居然也有頗為正宗且具規模的中餐館,飯後在小鎮散步,商店都關門了,但仍然開著燈,可以看到裡面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手工制品。
心情輕松的我們離開賈西帕,離開洛基山脈,踏上回程。前面沿著路旁河邊向我們展開的,是一個接一個的牧場,駿馬撒蹄奔跑、奶牛悠閒踱步,綿羊成群聚會。我們忽然浪漫起來,抵達甘祿市住下後便去河邊尋找落日黃昏在水中的倒影,可惜無限美的晚霞,我們卻是留她不下!我們沿著菲沙河谷前行,這裡的景致又有所不同,兩岸青山白雲,菲沙河匆匆在狹窄的峽谷中穿行,我們的車也在一個接一個的隧道中穿行。正當我們尋找一個好的觀景角度時,一只小熊在路邊驚慌匆忙跑過,惹得大家興奮地大呼小叫,Bear, Bear! 活像我兒子看到熊的畫像一般表情。你想?可憐小熊哪 經得起這般起哄,嚇得趕緊竄到路邊不見了。在互相笑著埋怨中大家感到的是一種滿足:我們曾在賈西帕跟蹤羚羊和麋鹿,現在終於與小熊相遇了。
菲沙河在Hope(希望)這個小鎮開始變得黃濁起來,據說正是又這段河水養育了著名的美食三文魚:無數三文魚由大海回歸,從溫哥華進入菲沙河,逆流而上,歷盡艱難,最後到達目的地產卵,卻力竭而亡。新一代長大後,從菲沙河出大海,然後重復同樣的故事。這就是魚生!不是吃的那種,而是需要去思索的那種。正要思索余生的我們卻被Hope這個美麗的小鎮迷住了:她又與我們所見到的其他小鎮不同,偎傍著菲沙河,她被各家各戶門前所栽各種各樣的美麗鮮花打扮得分外嬌嬈。眾人笑說不如在此買屋常駐罷了。
五天半的旅程,是一種新的感覺。我們計劃著,或者等我們的小孩大些了,我們組織另一次家庭旅行,不用去得太遠,或者象老外們一樣,開著一輛既有睡房又有廚房設備齊全的家庭房車到處去,我們要的是一種新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