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加散記(七) 打拼於溫哥華
Author作者:Kevin Xu徐永強 2018.05.31
Author作者:Kevin Xu徐永強 2018.05.31
第七篇 打拼於溫哥華
橫跨萬裡的太平洋,我們從地球的另一端來到了這一端,找到一個我們認為是最適合生活的地方。對於許多人來說,她將是一個生活的新開始;對於許多人來說,她將是一個漂泊的終點站。她就是我們現在居住的美麗溫哥華。當時移民時我們選擇溫哥華而不是多倫多,也是為了這更好的生活環境。
對於千千萬萬的新移民來說,盡快開始新的工作或事業,將令他們更快地融入社會生活。但很快他們便發現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雖然有過來人和各種各樣機構社團的熱心幫助,雖然自己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他們發現在生活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以後,他們對這個城市的一草一木雖然也很熟悉,卻又非常的陌生。有人曾開玩笑說:「我們生活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溫哥華,卻過著地獄般的生活。」雖是玩笑,但我想說這話的人心中一定有淚。在溫哥華生活,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物質豐富,是一個理想的生活居所。但,大多數的人卻不得不為生計而拋棄過去的所長,從底層做起。對於習慣了優越感的他們來說,就如同從天堂下了地獄。
我算是比較幸運的,剛在朋友家安頓好,她便說剛好有個工作空缺,問我去不去。感恩朋友的幫助,登陸才一周的我便去了上班,報到時甚至連工卡還沒有呢。這裡工作的人多是中國新移民,個個有不同能耐,只是在新的國度暫時還無法發揮而已。大家都是想著在這裡打工過渡,然後或讀書或找專業工作,所以心思都不在這裡。有了一份工作,適應這裡的生活相對就容易多了。
初工作時,曾見有同事把家人留在國內,計劃自己打穩基礎後再接家人出來。回家後和妻說起,她只應了淡淡一句:無論如何,一家人總在一起。是呀,我們向往更美好的生活,但若這生活不是和最愛的家人一起渡過,豈不是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許多西人覺得不解,為什麼那麼多中國移民要分居兩地,來回奔波?當然和我們許多朋友聊起,他們也是一言難盡,畢竟在新的環境下,不是什麼都可以重新開始。故此我們特別佩服一家朋友,他們取得移民簽證後曾考慮再三,最終在簽證快到期時下定了決心,結束國內的生意來到溫哥華重新開始,為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移民前曾為是惡補英文還是惡補專業而煩惱,畢竟工作後更多地從事管理方面的工作而兩樣都欠缺了。後來還是以專業為主,畢竟對英文還是不大感冒。登陸後曾想入讀英文班,發現要讀到可以進修的門檻需要的時間太長了,干脆連做入學測試的50塊也省了。我對妻子說,要麼像你這樣,英文足夠好可以短時間內去完成這裡高中課程從而可以下一步進修的,就去讀。一般的生活英語,我多跟老外聊聊,多看看英文新聞電影就得了。於是我一邊打工,一邊發簡歷找專業工作。期間曾考過保險經紀,上過理財經紀培訓講座,都是為了多渠道學習多了解社會。為了積累更多的社會和工作經驗,我曾在中華文化中心做過管理方面的義工,在中僑做過幫人報稅的義工,在一間繪畫中心做過繪畫老師教小朋友畫畫等等。後來在一些網站或報紙上打廣告為人解決電腦問題,結果因為幫一個客人做網站的緣故而進入了他的電腦店上班。有了這裡最為看重的本地工作經驗,以後再找工作就相對容易了。不過溫哥華和東部不同,大公司的總部相對較少,對於電腦行業來說,更多的是服務性中小企業。而且移民中,特別是中國移民,專業工作的首選一是電腦二是會計,於是有些僧多粥少的味道。加上我們剛來時科網泡沫已開始爆破,911事件後更是雪上加霜,所以電腦這一行當也是在不穩定的軌跡之中,公司之間的並購頻繁,跳槽和裁員常有,轉換工作也是家常便飯。我曾經在星島日報社做過網站開發,也在風投公司裡做過項目。不過這一行的好處是不需要苦讀才能拿到的證書,面試時更多是考慮你的技術和經驗而不是英文和學歷。而且相對於國內來說,這裡的公司更鐘情於一些老系統,一些軟件程式使用的時間也較長,於是我們這些碼農(寫軟件的人的自稱)中的「老人」也有了發揮的空間。加上工作時間彈性、靈活,可以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孩子,妻子從而可以有時間去進修、工作。就這樣不知不覺間,我在一個公司做軟件開發和支持也有好些年了。
妻子移民前是個醫生,辦理移民時已知道移民加國後醫生的資格是不會得到承認的,移民面試時移民官更是直接遞給她一份聲明讓她簽名,大意是你移民後醫生資格不會得到承認。來到加拿大後曾經做了一些調研,發現當地對外來醫生的資格重新認證要求相當苛刻。首先要完成一個北美的醫生資格考試,要准備這個考試一般需要全職一年的學習准備。通過了考試,獲得若干年的資格排期等待當地的醫院的實習機會。但當時BC省的名額據說一年只有幾個!!等候排期的外來醫生隨著新來移民的增加而越來越多。有可能是考試獲得的資格過期了,還沒有排上實習。沒有實習,想做醫生就沒門了。可以這麼說,通過這條路重新做醫生的機會相當渺茫!於是只能另辟蹊徑。初期照顧孩子的緣故,她沒有去讀書。直到孩子們上托兒所了,她才有時間去上學。正如我以前所講的,能讀書的人就有機會在這裡讀出一個新天地了。她很努力地在短期間內完成了成人高中課程,然後就讀一個醫藥相關的職業培訓課程,並在一個牙醫診所找到了工作。工作了一段時間,她又重新進入學校,就讀並完成護士課程。不過雖然報紙上整天說護士缺人,但完成學業進入求職市場時,情況卻不是那麼樂觀。她發了許多求職簡歷,並親自跑醫院和護理機構去自薦。當然機會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的,終於先是兼職,然後是全職,她進入了省衛生局屬下的護理中心工作,成為一名白衣天使——不過這裡的護士不是只穿白色制服,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制服的顏色,哈哈。
雖然溫哥華相對東部來說工作難找些,但只要你堅持肯干,機會還是不少的。我周圍的朋友當中就有不少的在建築行業打拼的,乘著了溫哥華房地產蓬勃發展的勢頭,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當然,在溫哥華打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而且也將繼續下去。